必须3热新加陷阱些你的坑知道坡W后的际仲潮背裁那法律国

时间:2025-09-15 03:41:22来源:数币聚焦 作者:拓展

看着新加坡Web3圈越来越热闹,我这个老法律人心里却总有点不安。最近参加了几场新加坡的Web3活动,发现不少创业者都沉浸在技术创新的兴奋中,却忽视了国际仲裁这个可能带来大麻烦的隐形炸弹。

狂欢中的隐忧

记得去年参加Token2049时,遇到一位来自上海的创业者王总。他兴冲冲地告诉我:"新加坡这边政策太好了,我们项目已经在新加坡仲裁中心备好了全套仲裁条款。"我当时就提醒他要仔细研究这些条款,可惜他太沉浸在融资成功的喜悦中,根本没放在心上。结果三个月后,就因为仲裁条款中的语言问题,导致他们在仲裁过程中额外支付了近百万的翻译费用。

说实话,新加坡在Web3领域的布局确实令人瞩目。从2021年金融科技节开始,到今年MAS发布的白皮书,再到最近如火如荼的Meta EraSummit,这个城市国家正在成为Web3创业者的新乐土。但是,越是在这样的热潮中,我们越要保持清醒。

合同无效≠仲裁条款无效

很多创业者都存在一个致命误区:以为项目出了事,合同被判无效,仲裁条款自然就作废了。这简直是大错特错!我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:某NFT交易平台因为涉嫌违规被查,创始人以为万事大吉,结果用户照样依据仲裁条款在新加坡提起了仲裁,最终平台赔得血本无归。

根据《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》第28.2条,仲裁条款就像个"不死小强",即便主合同被判无效,它照样能独立存活。这就好比房子塌了,但地基还在,别人照样能在这块地上找你麻烦。

代理人选择的误区

另一个常见的坑是代理人选择。上个月一位客户被忽悠说必须请新加坡本地大律师,结果光是咨询费就花了5万新币。其实根据规则第23.1条,只要获得正式授权,你的法务总监、甚至是你那个懂法律的表哥都能代表你出庭。当然,前提是要做好完整的授权证明。

技术类仲裁的取胜关键

Web3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性强。记得有个DeFi项目仲裁案,对方请来的仲裁员连智能合约是什么都不懂。好在项目方提前准备了专家证人,最后才扭转了局面。根据规则第25条,专家证人的作用至关重要,但要注意:光有书面证词不够,必须做好出庭准备,否则证词可能被当作废纸。

三个必须明确的要点

根据我的经验,仲裁条款中这三个要素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:1. 仲裁地:别让仲裁庭来选,否则可能被迫去一个完全陌生的法域2. 仲裁语言:中文项目最好明确约定中英双语,否则光翻译费就能让你吐血3. 准据法:建议选择新加坡法,毕竟在新仲裁,当地仲裁员当然更熟悉本地法律

最后的忠告

Web3创业就像在大海里航行,国际仲裁就是那些潜伏的暗礁。看着那么多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前赴后继地涌向新加坡,我只想说:在签下那些看似标准的仲裁条款前,务必找专业律师好好把把关。毕竟在这个领域,省下的每一分律师费,将来都可能变成你要支付的十倍赔偿。

相关内容